打仗發大財?讓俄羅斯在西方制裁下續命的「戰爭財」
近來中華民國總統賴清德接受台灣媒體專訪,他以璦琿條約為例,闡明中國對台灣的領土野心。關於賴總統涉及國際政治與國際法的言論,各方可依自身立場解讀,如俄國是以2001年的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駁斥,但賴清德提到「現在俄羅斯是最弱的時候...中國可向俄羅斯要...(領土)」,此言則有待商榷。
首先,賴清德秉持自由民主陣營的思維,他的發言應基於美歐等西方國家對俄國施加的經濟制裁,包括減少對俄國的能源依賴、凍結俄國海外資產等。雖然俄國在西方普遍不受歡迎,但在亞非等開發中與最低開發國家仍有許多朋友,像是普丁剛出訪蒙古,而蒙古未遵循國際刑事法院對其發出的逮捕令。
再者,俄國入侵烏克蘭不久後,美歐制裁發揮了一些效用,在2022年俄國GDP成長為-1.2%。但由於中國等國協助,到2023年就迅速回彈至3.5%,其經濟狀況並沒有外界想像的那麼糟,甚至到今年,若以購買力平價(PPP)計算,俄國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
俄羅斯雖是軍事大國,經濟表現卻不出色,容易受外部影響,如2014年入侵克里米亞遭受西方制裁,GDP在隔年就驟降。但最新數據顯示其人均GDP已超過2013年的歷史高峰,因此,說俄國處於最弱時期並不精準,那麼,俄國是如何在西方制裁下成功突圍?
一言以蔽之:「打仗發大財」。
▌讓俄國在制裁下續命的石油財
要知道,過去十多年之間,俄國一直採行緊縮預算政策(除了軍事現代化),同時囤積資金,並償還債務。不管是不是為了戰爭做準備,這些舉措很大程度上都為了應對「美國霸權」——入侵烏克蘭之前,俄國央行的資料顯示,俄國有相當於5,500億歐元的儲備資產(真實數字難以估計),其中美元資產可能只佔8%到10%。
在俄國的儲備資產中,最多的是歐元資產,約有3,300億,目前被G7凍結約為2,600億。其他的資產包括日圓、人民幣(但人民幣有額度限制,難以自由兌換)等,以及黃金與IMF帳戶,當中最重要的是黃金,俄國擁有超過2,300公噸(估值約為1,700億美元),且俄國還是世界第二黃金生產國,2023年產量有320公噸。
除了出售黃金,俄羅斯還有黑金——石油等資源可賣。由於歐洲對俄國石油禁運、G7也對其石油出口設定的價格上限,2022年之後,俄羅斯從化石燃料獲得的出口收入銳減。不過到了今年2024年,俄國正逐步恢復產值,雖然還不到戰前的水準,但中國大量採購,達到其石油出口量的一半,使俄國得以續命(再加上印度,出口到中印兩國的石油是俄羅斯出口總量的90%)。
此外,雖然現在俄國石油受到美歐制裁,但漏洞百出。如先前希臘獲准可合法海運俄國石油,當歐盟採行更多禁令,希臘船公司就賣舊船給俄國使用、俄國也建立所謂的幽靈(ghost)油輪,和伊朗、委內瑞拉等國一起運輸石油到他國,讓美國正在考慮採用二級制裁對付這些油輪。
制裁唯一比較有成效的是天然氣,雖然天然氣不在歐盟設定的品項中,但歐盟國家經過數年努力,成功分散天然氣來源,俄國所占份額從40%降到8%,擺脫了對俄國的能源依賴。這也讓俄羅斯天然氣公司(Gazprom)宣布2023年虧損69億美元,出現20年來首度虧損。
為了資助戰爭,俄國動用了國家財富基金(Russian National Wealth Fund)的流動資產。基金規模在戰前,流動資產部分大約有1,100億美元,到今年初下降44%,只剩560億左右。
俄國一面以國家財富基金支持戰爭,一面又用來彌補國家預算赤字,能夠為基金開源的正是油氣所得,今年6月時其總資產規模約有1,400億,相較5月的1,389億美元增加不少,但是當中能輕易動用的流動資產是562億美元,低於前一個月的564億美元。加上由於俄羅斯法律規定,若石油或天然氣價格下跌,俄國財政部會依法從國家財富基金中撥款來彌補石油和天然氣收入的缺口,形同基金與油氣收入緊緊綑綁,因此外國購買油氣的金援行為牽動俄國繼續戰事的能力。
▌軍事凱因斯主義
自入侵烏克蘭以來,普丁政權為國防開支注入大量資金。2021年俄國國防支出約380億美元,到了2024年已暴增至1,400億美元,佔政府總開支35%。這種將巨額資源轉移到國防部門、使經濟軍事化的政策,稱之為軍事凱因斯主義(Military Keynesianism),最明顯的例子就是1930年代的納粹德國。
當普丁政權把錢花在軍事生產,以及各種與軍事相關的設備,包括電子、光學等高科技產品,既能促進技術發展,更有助民間部門的經濟活絡。然而,最有利改變國民所得的,應屬支付給士兵的薪餉(包括向受傷或陣亡士兵家屬的撫卹),深刻影響了少數民族與貧困階層。
過去冷戰期間,蘇聯在圖拉(Tula)、新西伯利亞(Novosibirsk)等州設立許多兵工廠生產軍火,但蘇聯解體後,對國防的需求倏地下降,工廠被迫關門、工人多失去生計。如今因應戰事又大量啟動軍事生產線,讓這些地方獲得意外之財,且因為徵兵造成勞動力短缺,也使薪資隨之飆升。
在軍隊方面,據報導指出俄國士兵起薪可以達到20萬盧布(近7萬台幣),但由於戰死的人數實在太多,兵源越來越少,今年已經漲到40萬盧布。個別區域還提供津貼誘因,如莫斯科有190萬盧布的一次性補助,假設能夠在軍中撐過一年,就有機會得到5百多萬盧布的薪資與獎金。
2021年俄國人民平均月薪約為7萬8,000盧布(約2萬7,000台幣),士兵薪資已是平均薪資的兩倍多,這讓民間企業也得漲價搶人——2023年俄國平均月薪已上升到10萬4,000盧布(約為3萬6,000台幣)。今年調查顯示,儘管俄國通膨達到9%,但名目薪資成長更快,達到18.7%,創十年以來最高增幅。
即使扣掉通膨,俄國實際薪資的成長仍很明顯,實際可支配所得也隨之增加,使俄國人能夠購買更多進口產品或投資國內房地產,這些商品和服務消費有利GDP成長。也就是說,國防支出的增加改善俄國工人的生活條件,同時透過增加總需求推動了經濟成長。
▌後果
只是,這種戰爭經濟,並不能指向未來俄羅斯經濟的暢旺,甚至近憂已經在眼前——雖然俄國人得到高工資,但企業會提高產品價格以抵消勞動成本,帶來巨大的通膨風險。購買進口消費品也會帶來影響,因為這將侵蝕貿易順差,導致盧布貶值。高通膨和盧布貶值促使俄國人將儲蓄換成外幣,並想辦法將資本轉移,普丁政權就實施貨幣管制與價格限制等政策應付。
此外,為了阻止貨幣貶值與嚴打通膨,俄國央行持續祭出升息,最新關鍵利率已上調至19%,是歐洲央行利率的4倍。俄國央行認為除非通膨受到控制,否則仍有可能會繼續升息,而升息的代價就是經濟將急遽收縮,央行預測2025年的GDP成長只有1.7%,這也接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觀察預測(預測2025年的俄國GDP成長率是1.5%)。
最後,依靠軍事凱因斯主義的成長具有隱憂,因為偏向於國防的經濟必然意味著教育、衛生等支出大幅減少,嚴重影響國家建設。迄今為止,普丁政權利用提高薪資,某種程度上重新分配了國家財富,取得不少俄國人的支持,也激勵著俄國人對戰爭的熱情,忽略其他層面的未來發展。
一般來說,這種透過犧牲世代生命和轉移資源而放棄均衡的方式,恐怕無法持久。但入侵烏克蘭讓大量低薪階級與社會底層獲利,這些人的教育程度偏低,容易受到宣傳影響,只要薪水越多,就會越挺普丁。再加上低外債、高黃金儲備,以及出售石油等助力,可以讓俄國贏得相當長的戰爭時間。
軍事凱因斯主義在初期確實能帶來工業化的高潮,問題是,一旦經濟放緩,俄國可能面臨停滯型通貨膨脹,需要非常長的時間復甦。然而,普丁政權仍堅信可透過與西方的「永恆戰爭」(forever war)創造持久的物質基礎,繼續大量挹注國防,而這種政策的後果在2025年後會逐漸浮現,也將是這場侵略戰爭的轉捩點。